他行伍出身,在外艱苦創業15年,功成名就時急流勇退回到家鄉;他秉持“鄉親們選我當代表,我就要把他們放在心里,帶領大家共同富裕起來。”的信念,致力茶產業發展,探索強村富民新路徑;他就是懷寧縣清河鄉第八屆人大代表、龍池村黨總支書記陳衛中。
龍池村是一個山多耕地少的邊遠山區村,田少人多,村里產業發展單一,鄉親們曾經僅靠家中種植的玉米和紅薯,采摘野茶等填補生計,大部分年輕勞動力只能背井離鄉外出務工。一次回鄉探親時,撂荒的山地、孤寂的留守村落讓陳衛中看在眼里,痛在心上。2018年,他帶著“就是想為家鄉干點事”信念,舍棄江西省年產值6000萬的工業石膏粉加工廠,毅然回到家鄉。
龍池村自然稟賦得天獨厚,茶葉種植歷史悠久、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龍池香尖”主產區產也在這里。如何帶領鄉親們增收致富?如何留住曾經青山環抱、茶香裊裊的那份鄉愁?時刻縈繞在陳衛中的心頭。通過入戶走訪聽民意,請教鄉賢、長者商對策、調研茶葉市場謀出路,陳衛中終于找到了發展的金鑰匙,那就是盤活撂荒的山地,大力發展茶產業。3年來,他自掏腰包100萬元帶頭流轉土地,加上村民自籌和項目資金,用170多萬元開辟了200多畝荒山,引進上市早、香頭好、產量高茶葉新品種,發展村級集體經濟。3年來,他每天不是在協調土地流轉,就是在督促茶園建設,幾乎村里每一戶人家、每一個山頭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為家鄉發展奔波忙碌的身影,鄉親們看在了眼里,記在了心頭,漸漸地從最初的不支持、不配合,到紛紛主動動員、跟著干、平地、起壟……,昔日撂荒的山地綠了起來、孤寂的留守村落熱鬧了起來。
目前,龍池村茶園面積已發展到2000多畝。為構建“種植、加工、銷售”茶產業發展格局,回村后的陳衛中籌集資金150萬元,建起1000多平方的茶葉加工廠,預計綠茶、紅茶兩條生產線可以年加工干茶4000斤左右,每年可以為村集體經濟增加40余萬元。2022年11月份,制茶設備已在逐步安裝,在清點設備數量時,陳衛中臉上掛著抑制不住的笑容。他時不時抬頭望向遠處嫩綠茶苗、閉上眼睛仿佛已聞到裊裊茶香。
“一個人富不叫富,能帶著村里人都富起來才真叫富。”陳衛中表示,下一步將依托茶葉種植企業與村級集體經濟壯大錯位發展、抱團提升,深挖農旅文化內涵,加強茶葉產業鏈建設,助推茶葉產業強村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