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報告
          關于安慶市2013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4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發布時間:2014-01-21 11:25 | 訪問次數:

           

           
          ——2014年1月21日在安慶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安慶市財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現向大會報告安慶市2013年預算執行情況,提出2014年預算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列席會議的市政協委員和其他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3年預算執行情況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的依法監督下,全市各級財政部門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銳意進取,扎實工作,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認真落實積極財政政策,全力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圓滿完成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批準的年度預算。
          市財政收支執行情況:全市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970233萬元,為預算的103.2%,比上年增加267490萬元,增長15.7%,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984572萬元,為預算的109.6%,比上年增加128370萬元,增長15%。全市一般預算支出完成2802878萬元,比上年增加346083萬元,增長14.1%。預計全市年終滾存結余16412萬元,其中結轉下年支出15664萬元,凈結余748萬元
          市本級財政收支執行情況:市本級一般預算收入完成815378萬元,為預算的100.5%,比上年增加77357萬元,增長10.5%,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95385萬元,為預算的108.5%,比上年減少23315萬元,下降10.7%,下降原因主要是2012年華茂股權出讓等一次性收入繳庫7.5億元抬高基數。市本級一般預算支出538476萬元,比上年增加148612萬元,增長38.1%,增幅較高的主要原因是2013年承貸地方政府債券資金4.55億元,比上年增加3.7億元。預計年終滾存結余8047萬元,其中結轉下年支出7747萬元,凈結余300萬元。
          2013年財政主要工作情況:
          (一)努力服務經濟發展。認真落實工業振興、科技自主創新、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四大產業以及“雙保”等一系列支持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整合扶持政策和資金,擠出財力扶持經濟發展。市財政撥付各類涉企資金4.2億元,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撥付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引導資金7545萬元,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免收園區工業項目行政事業性收費1830萬元,減輕園區企業負擔。推進營改增試點改革,全市累計減稅12358萬元,撥付財政扶持資金2556萬元。大力支持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提升擔保能力,有效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出臺政府性資金銀行存款管理辦法,通過考核各商業銀行的納稅規模、市區貸款規模和增量,把政府性資金管理與銀行對地方的貢獻結合起來,有效盤活了財政存量資金。
          (二)致力保障改善民生。堅持民生優先,將政策支持和財力保障的重點向基本公共服務和民生領域傾斜,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廣大人民群眾。2013年,全市累計壓減一般性支出預算3082萬元,壓減資金全部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民生支出225.33億元,比上年增加28.8億元,增長14.7%。精心組織實施33項民生工程,全年共撥付民生工程專項資金67.01億元,比上年實際投入增長6.8%。完善民生工程建后管養機制,各級財政安排管養經費7218萬元,吸引集體經濟和社會投入等3962萬元。認真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規劃,努力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支持教育優先發展,撥付義務教育保障經費3100萬元,撥付高校、中職和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資金3800萬元。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文化強市建設,扶持文化產業發展。安排542萬元支持城鄉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撥付951萬元用于城區城鄉醫療救助,撥付應急救災專項資金1603萬元。全市安排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資金7586萬元,支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支持城市交通事業發展,統籌安排8711萬元用于補貼政策性乘車人群、公交冷僻線路運營虧損和天柱山機場建設等。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累計撥付建設資金5.73億元。
          (三)大力支持“三農”發展。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斷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進一步加大“三農”投入,全市農林水事務支出38.06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市財政安排現代農業發展資金5000萬元,支持縣區現代農業發展。爭取獎補資金2000萬元,用于支持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籌措資金2188萬元,用于H7N9禽流感防控及疫情企業補助貼息等。籌措資金2000萬元,支持創建“森林城市”工作。建立并完善“一卡通”管理和發放平臺基礎數據庫,全年通過“一卡通”發放涉農補貼資金21.12億元,比上年增長3.5%,農村居民人均受益420元。累計完成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投資2.35億元,治理土地13.71萬畝,扶持龍頭企業37家,扶持農民合作社20個。全面推進美好鄉村建設,將城區14個中心村一并納入第一批中心村范圍,實現城鄉同步發展。安排3.6億元專項資金、整合11.5億元涉農資金推動207個中心村建設和自然村整治。深入開展縣鄉財政一體化建設,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平臺順利運行。穩步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成功爭取森林保險試點市,全年共支付因災理賠資金1.02億元,受益農戶32.69萬戶。
          (四)強力推進財政改革。圍繞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要求,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促進公共財政體系進一步完善。全面深化預算管理改革,引入專家評審機制,實行“開門辦預算”。創新非稅收入征管收繳方式,全面推行市本級學校收費銀行批量代扣代劃,實行基本建設項目收費“一表制”財政直接征收。創新政府采購管理方式,建成電子化政府采購系統,市本級全年政府采購預算 10685萬元,實際采購金額9397萬元,節約資金1288萬元,節約率12.05%。積極推動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向市轄區和鄉鎮延伸,實現區級國庫集中支付數據大集中和鄉鎮全覆蓋。全面推進公務卡制度改革,市本級預算單位刷卡結算金額達到3840萬元,縣(市)直預算單位基本實現全覆蓋,114個鄉鎮啟動公務卡改革。市本級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機制建設全面完成,初步搭建財政資金支付監督平臺。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統籌安排資金4.34億元支持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完成獎補項目1668個,受益農業人口451.85萬人。深化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改革,將市直所有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權證全部收歸市國資辦統一管理,經營性資產授權市城投公司實行統一招租,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實行城區環衛作業方式改革,從拿錢養人轉換成拿錢養事,2013年市區兩級財政對環衛工作的投入達到8396萬元。
          (五)著力強化財政監督。進一步強化財政監督職能,著力完善財政監督機制,確保財政資金安全、規范、有效運行。全面提升會計信息質量,對25家行政事業單位進行了會計質量監督檢查。組織開展全市涉企資金清理檢查,重點抽查122戶企業,查出違紀金額138.3萬元。全面開展涉農資金大檢查,針對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整改意見并督促整改到位。繼續開展非稅收入重點檢查和日常督查,查出違規金額2072萬元,追繳收入1918萬元。切實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明確在舉債、融資和土地管理等方面執行“六不準”,積極合理舉借債務,高效使用債務資金。全面加強會計基礎管理工作,組織開展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強化會計中介機構管理。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認真落實審計意見,強化財政內部監督,建立部門會商工作機制,開展黨風廉政建設技術防控實踐探索,不斷提升財政部門形象。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的監督指導和市政協的關心幫助下,在各縣(市)區、各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辛勤工作、共同努力下,全市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較好。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市財政運行和管理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在:一是制約財政收入增長的因素依然存在,財源結構不夠合理,財政抗風險能力有待提高;二是財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財政保障能力不強,財政支出壓力較大;三是財政監管力度仍需加大,財政干部隊伍能力素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等等。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視這些問題,認真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二、2014年財政預算安排
           
          (一)2014年財政收支形勢
          2014年,我市財政運行面臨的形勢是機遇和挑戰并存,機遇方面表現在: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支持和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推動下,全市上下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一批重點工程落地進程進一步加快;石化800萬噸、華茂紡織工業城等一批大中型項目已經建成投產,效益逐步顯現;縣區經濟將繼續保持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等等,這些都將對財政收入產生積極的影響。挑戰方面表現在:一是國家2014年將繼續實行營改增等減稅政策,二是少數地方收入結構還需要進一步優化,這些將對財政收入增長產生一定的制約作用。支出方面,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生,保障重點支出等還需要大量新增財力,財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
          (二)2014年財政預算編制和財政工作總體要求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根據省財政廳指導意見,2014年全市財政預算編制和財政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支持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突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厲行節約,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財稅改革,完善城區財政管理體制,逐步理順財權與事權關系,積極構建現代財政制度;強化財政監督職能,加強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努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為打造“三個強市”、建設美好安慶作出積極貢獻。
          (三)2014年財政收支安排
          在全面分析財政收支形勢的基礎上,按照實事求是、奮發作為、穩中求進的原則,全市預算草案:一般預算收入安排219億元,比上年實績增長11%。市本級預算草案:一般預算收入安排90.5億元,比上年實績增長11%,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安排19.5億元,與上年持平。開發區預算草案:一般預算收入安排8.4億元,比上年實績增長15%。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安排4.3億元,比上年實績增長14%。
          市本級財力預計: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9.5億元,加稅收返還收入3.4億元、省體制補助4.4億元、轉移性支付1.5億元,提前通知專項轉移支付6.4億元,區級上解收入5.5億元、非稅調控收入0.3億元,減定額及遞增上解支出4.4億元,補助縣區支出1.8億元,市本級總財力34.8億元。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則,市本級預算支出安排34.8億元,其中省提前通知專項轉移支付專款專用6.4億元。
          2014年市本級預算安排的主要原則是:
          一是堅持積極穩妥原則。兼顧需要與可能,財政收入安排與經濟發展的速度基本同步,切實為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財力支持。
          二是堅持民生優先原則。切實保障教育、就業、住房、醫改等方面支出,支持新型社區管理和服務,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是堅持突出重點原則。集中財力辦大事,在保證單位基本支出的前提下,集中財力用于保證工業振興、科技自主創新、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四大產業政策及其他相關扶持政策的落實。
          四是堅持勤儉節約原則。認真貫徹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建立厲行節約、反對奢侈浪費的長效機制,逐步降低行政運行成本。
          五是堅持改革創新原則。改革預算編制方式,優化預算編制流程,將預算評審結果和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編制相結合,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三、扎實做好2014年財政工作
           
          2014年是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攻堅之年,做好全年財政工作,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助推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出臺的支持經濟發展相關政策,搶抓國家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機遇,主動爭取中央和省財政政策、資金支持,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帶動作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認真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兌現支持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的各項財稅優惠政策,認真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加強財政資金的科學調度,發展壯大市融資擔保集團、城投公司等投融資平臺,完善投融資機制,更好地支持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建設。完善政府性資金存放商業銀行評價激勵機制,調動銀行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積極性。加強財稅收入形勢預測研判,建立重點稅源實時監控和動態分析機制,完善收入征管手段,堵塞征管漏洞,做到應收盡收,確保完成全年收入目標任務。
          二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組織實施省定33項民生工程,扎實推進其他惠民工程。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實施城區九年制義務教育學生教材全免費政策,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推動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完善城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繼續支持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工作。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進一步支持棚戶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和城市公租房建設,改善困難群眾居住條件。加大財政文化投入,積極推動文化體制改革,支持文化安慶建設。加大社會管理創新投入,促進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三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建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扶持龍頭企業,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支持美好鄉村建設,進一步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涉農資金整合和財政資金引導力度,繼續推進中心村建設和自然村治理,提升美好鄉村建設水平。大力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示范試點,積極構建農村集體“三資”新型經營實體,加快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扎實開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進一步完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和財務管理工作。
          四是全面深化財稅改革。完善財政預算管理辦法,規范財政管理行為。調整完善城區財政管理體制,健全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城區財政管理體制,健全市區土地出讓管理體制,促進市區經濟協調發展。出臺宜城板塊債務管理辦法,分類管理債務,建立健全政府債務預警機制。深化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加大公務卡制度改革力度。深化非稅收入征管制度改革,嚴格實行收(罰)繳分離,收支脫鉤。進一步完善與營改增改革試點相配套的財政扶持政策,做好營改增試點擴圍工作。整合支持經濟發展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增強政策執行效果。推進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工作,加快形成提供公共服務新機制。
          五是大力加強財政管理。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逐步降低行政運行成本。進一步推進“開門辦預算”,著力提高項目支出預算編制科學化、規范化水平。穩步推進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組織開展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試點工作。建立健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制度,實行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相結合,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完善財政監督機制,探索預算績效監督和全口徑預決算監督路徑,繼續加強重點項目資金監督檢查和會計監督,深化財政部門內部監督。推進市直部門預決算和“三公經費”公開工作,保障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加強財政基礎業務管理,加快財政信息化建設,創新鄉鎮財政資金監管方式。
          六是強化財政干部隊伍建設。以組織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強化效能問責機制,完善量化考核體系,加強內部績效考核。完善教育培訓與使用相結合的激勵約束機制,推進學習型機關建設,提高干部隊伍素質。完善部門會商工作機制,轉變理財觀念和作風。創新政務公開形式,擴大公開范圍,提高財政工作透明度。鞏固廉政風險防控工作成果,扎實推進以財政內部控制為重點的制度建設,筑牢黨員干部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加強財政文化建設,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財政干部職業道德教育,進一步增強財政隊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
          各位代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全市財政工作將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努力完成財政各項工作任務,為加快建設經濟強市、文化強市、生態強市而努力奮斗!
           
           
           
          相關鏈接:
          1、2013年安慶石化稅收入庫情況。2013年安慶石化股份公司完成原油加工量550萬噸,為計劃加工量645萬噸的85.3%。800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8月底開始投料生產。石化全年入庫稅收47.8億元,同比增收6.8億元。其中增值稅5億元,增收3億元;消費稅38.3億元,增收3.4億元;其他小稅4.5億元,增收0.4億元。
          2、2013年機關一般性支出壓縮情況。全市機關單位一般性支出按照5%比例壓減,重點壓減會議費、辦公設備購置費、差旅費、車輛購置和運行經費、公務接待費、因公出國(境)經費等。全市壓減一般性支出預算3082萬元,其中市本級壓減支出339.7萬元。壓減的資金全部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3、2013年承貸地方政府債券資金及還本情況。2013年,全市承貸地方政府債券資金121019萬元,償還2010年承貸地方政府債券本金44000萬元;市本級承貸地方政府債券資金45536萬元,償還2010年承貸地方政府債券本金4600萬。
           
          安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卓尼县| 泸定县| 桓仁| 通化市| 淮安市| 嘉黎县| 东海县| 远安县| 祁连县| 曲阳县| 太原市| 来安县| 垫江县| 绥江县| 石林| 尼勒克县| 大名县| 页游| 襄汾县| 屏东县| 长顺县| 资阳市| 封丘县| 通辽市| 南投县| 饶平县| 天津市| 九寨沟县| 封丘县| 喀什市| 百色市| 邹平县| 宽城| 平南县| 汉沽区| 阿拉善左旗| 东城区| 满洲里市| 盐亭县| 甘德县| 荃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