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我要為人民群眾代言,勇做頭雁,敢當開拓者,全力把茶香北中建設得更美好。”縣人大代表、北中鎮馬嘶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太湖縣永康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處處都在思考著如何履職盡責,如何才能更好地為民代言。他以茶葉育苗、茶葉收購、茶葉精加工、茶葉銷售為主,實行種、養、加“一體化”生產,產、加、銷“一條龍”服務,為鄉村振興加速發展做出了貢獻。一路走來,有辛勞,有汗水,更有滿滿的喜悅與收獲。
用實干扛起責任擔當
吳永忠過去是縣政協委員,現在是縣人大代表。無論身份怎么變換,但是,他履職的激情沒有變。對于人大代表的工作,他從當選初期的陌生,到能積極履職、主動探索與創新思考,他很自豪,更倍加珍惜。幾年來,吳永忠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和學習,提高自己依法履職的能力,在人代會上提出議案建議20多件,實地走訪調研上百次,踴躍參加所在代表小組組織開展的視察調研等活動。其中,讓他最難忘的履職經歷,是他在努力打造“茶香特色北中小鎮”的點點滴滴。
2015年11月,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吹響了脫貧攻堅的沖鋒號。此時的吳永忠,胸有成竹掛出了一幅茶香浸潤的攻堅作戰圖。
“做產業扶貧開路先鋒!”吳永忠以永康茶葉有限公司為依托,召開“企業幫扶貧困戶入股”大會,吸收40多戶貧困戶做為公司的股民,予以結對幫扶,以“三金”的方式帶動群眾致富。即:土地入股出讓金、勞務工資報酬金、企業紅利分紅金,一下子讓貧困戶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馬嘶村龍山組吳承月,以前在浙江舟山船廠打工,因不小心摔傷腿部,落下殘疾,再也不能外出打工了。吳永忠知道后,就把他安排在廠里做點輕巧的活。自2016年以來,吳承月在他公司干活有8個多年頭,每月能凈掙工資3000多元,外加其他收入,吃喝不用愁,并于2019年順利實現了脫貧。像他這樣的脫貧戶還有吳禮德、吳錦云、余華德、吳承朗、吳保華、吳承于、趙合林、趙鳳娥......,2022年發放人員工資80.6萬元,為馬嘶村集體經濟創收9.12萬元。
近年來,吳永忠堅持從源頭做起,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為生存,通過走“公司+農民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周邊粗制茶葉加工廠20余家,帶動農戶860余戶,其中脫貧戶360戶。去年收購茶葉鮮茶45萬斤,銷售茶葉苗700萬株,實現產值2347萬元。不僅獲得太湖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上企業,特別是打開國外市場,成為太湖縣首個農副產品出口國外的優質企業,創下外匯第一單,達20多萬美元。吳永忠有效開拓路市場,既保障了茶農利益,又帶領群眾共同致富。
用彩筆描紅北中未來
一年春作首,萬事干為先。北中鎮黨委、政府提出“打造茶香特色小鎮”,吳永忠在全鎮持續深化“一改兩為”暨鄉村振興推進大會作經驗交流發言,他圍繞“打造茶香特色小鎮”怎么看?怎么辦?怎么干?為老百姓發聲,為老百姓代言。
“打造茶香特色小鎮”怎么看?北中鎮有約4萬畝的茶園,每年產茶達7800噸,人均茶葉收入達3500元,無論面積、數量、收入,均占全縣的半壁江山。鎮黨委、政府提出“打造茶香特色小鎮”,符合當地實情,行得通,必須長期堅持。“產業興旺”排在鄉村振興二十字方針之首,做好當下產業發展大文章,關鍵是如何發揮農村帶頭人的“領雁效應”。以我公司為例,過去是一個小作坊,處處受外地制約,本地茶葉賣不出去。后來,擴大了生產,產業越做越大,農民再也不為賣茶難而發愁。因此,北中鎮獲得“安徽省茶葉一鎮一品示范鄉鎮”“安徽省茶葉加工聚群示范鄉鎮”等榮譽。
“打造茶香特色小鎮”怎么辦?“一改兩為”就是改作風,為民辦實事,為企業優環境,句句講到實處,擲地有聲。要把“內搭平臺,外聯老鄉”做為加大“雙招雙引”工作的定盤星,將在外創業青年引回來,在做大做強傳統茶葉、油茶、養豬、養牛、養雞等農業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本地資源抓好生態工業的發展,擴大產業鏈、補強產業鏈。通過“村企共建、產金互促”的新模式,提高農副產品的附加值,提高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以我公司為例,在抓好夏秋茶生產、加工、銷售的同時,去年成為太湖縣首個農副產品出口創外匯的優質企業,產品不僅遠銷湖南、湖北、河南、福建、廬江、黃山等內地,還遠銷到非洲塞內加爾等國外,形成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
“打造茶香特色小鎮”怎么干?“一改兩為”暨鄉村振興推進會,共同指向一個目的,是工作的收心會,是工作的動員會,更是工作的誓師會。作為一名縣級人大代表、一名鄉鎮企業代表、一名基層黨支部、村委會負責人,我要大聲疾呼,為民發聲,為民代言。在新的一年里,要再接再厲,踔厲奮發,把想干事、肯干事、干成事內化成一種自覺,多一分動如脫兔,少一分守株待兔,擼起袖子加油干!一起去共同描繪北中美好的明天!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在吳永忠看來,“為人民”三個字,重如千鈞。“奮斗的青春最美麗”,這是吳永忠的座右銘,也是他一直堅持在鄉村振興這條道路上踐行的諾言與使命。(吳承鉞、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