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人民群眾對文化教育的期盼,反映當下文化教育領域存在的困難問題,提出切合實際解決問題的意見建議,是一名教育界人大代表的應盡職責。”安慶市十八屆人大代表、太湖縣第二中學教師張云華是連任兩屆的市人大代表。自2017年當選市人大代表以來,她時刻提醒自己既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要是一名為群眾講實話、做實事的人大代表。張云華牢記代表使命,忠實為民履職,依法行使職權,在從事職業活動的同時,主動通過各種渠道聽民聲、解民憂,用實際行動書寫著一名人大代表的責任與擔當。
走訪調研 建言獻策
太湖縣海會寺歷史悠久,遺留的文物較多,尤其是摩崖石刻、古石碑具有很高的文化內涵和學術價值。但由于缺少專門的資金和人員進行保護,部分石刻和古石碑長期經受風吹日曬,加上游客亂摸亂動,造成部分風化、損壞。在得知這一情況后,張云華立即開展專題調研,并在太湖縣人大常委會開展的“關注民生提建議,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中提出《關于迅速保護海會寺相關文物的建議》。該建議得到了縣文化旅游體育局的積極回應,縣文化部門安排人員及時對海會寺摩崖石刻、古石碑等文物開展了專業普查、登記造冊。下一步,準備將海會寺石刻納入花亭湖摩崖石刻群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爭取資金專門用于摩崖石刻和古石碑等文物的保護。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在走訪過程中,張云華聽到不少群眾反映太湖縣還缺少一些可供市民參觀的文化藝術場所。為此,張云華根據調研情況和群眾的心聲,在安慶市十七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提出了《關于加快建設太湖縣美術館的建議》,在安慶市十八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了《關于打造文化藝術一條街,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的建議》,希望縣政府依托縣五千年文博園景區的資源,建設太湖縣美術館和文化藝術一條街,滿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張云華的建議引起了縣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重視并予以落實。如今,太湖縣美術館已建成,面積達1300多平方米,累計舉辦攝影和書畫展90余次,五千年文博園景區一期藝術一條街已經有22位藝術家工作室入駐,藝術群落已逐步形成規模。
2022年,張云華創辦的太湖縣蕭子陶藝工作室被打造成安慶市教科文衛領域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點,成為代表聯系群眾的平臺。作為基層實踐點召集人,張云華先后組織部分縣人大代表開展非遺保護、全域旅游視察、文物保護調研等活動,為推動全縣非遺保護、文化傳承、全域旅游等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張云華就是這樣把群眾的訴求放在心上,認真踐行對群眾的承諾,把傾聽民聲、反映民意、維護民利,融入一個個真誠的約定,再一步步把約定變為現實。
立足本職 履職為民
太湖縣第二中學唯一的大門距主干道還有一段長約200米、寬約4米的區間路,早晚上下學時,人群擁擠,師生出行困難,存在嚴重的交通安全隱患,家長、師生對此苦惱不已。張云華看在眼里,記在心頭,更落實到行動中。針對道路狹窄存在安全隱患問題,張云華提出《關于新建太湖縣第二中學東大門的建議》。該建議得到了縣政府高度重視,在縣政府的積極推動下,該工程已啟動實施,目前基本完成了路基建設。隨著學校東大門的建成,下一步將有效緩解校門擁堵現狀。同時,張云華還向交管部門提出加強校園周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建議,現在每天上下學時間段,學校周邊都能看到“護學崗”維護交通秩序,為師生營造安全、暢通、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環境。
作為一名美術老師,張云華有著獨特的教育理念,她認為應該引導學生感受美、欣賞美。教學中,她潛心鉆研,因材施教,積極推進新課改,大力發展素質教育,想盡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她的學生在美術課上不僅學到了繪畫技巧,而且創作力和想象力也與日俱增。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從教的20多年里,張云華先后培養了100多名藝術特長生,用實際行動為熱愛藝術的學生點亮夢想。她個人也先后榮獲省級美術骨干教師、市級師德標兵、安徽省工藝美術大師等稱號。同時,張云華一直堅持做著慈善事業,常將自己的收入拿出一部分去資助貧困學生,利用節假日免費教授貧困家庭孩子學習美術及陶藝。張云華的學生周揚陽在她的培養下不僅順利完成學業,其個人作品《素心吟秋》獲得了第十一屆安徽省徽工獎銀獎,《蓮意》入選安徽省第七屆美術大展。
“這幾年的履職經歷讓我深深地體會到,要想當好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必須加強學習、傾聽民聲、心系民意,方能不負人民重托。”張云華說,今后她將繼續堅持為群眾發聲,為人民行使職權,更加關注民生問題,積極建言獻策,踐行“人大代表為人民”的莊嚴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