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人大常委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緊扣法治建設目標,找準人大工作切入點、著力點,為法治安慶建設貢獻人大力量。
立良法護航發展,作決定保障善治。市人大常委會堅持立法決策與改革發展精準銜接,針對重點領域開展立法工作。制定《安慶市無廢城市建設條例》,為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安慶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制定《安慶市傳統村落保護條例》,通過一系列的保護和發展利用措施,破解傳統村落活態傳承難題,助推和美鄉村建設和鄉村全面振興。修改《安慶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呼應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市人大常委會聚焦社會治理領域,作出多項決定。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作出推廣運用“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決定,將六尺巷承載的“講求禮讓、以和為貴”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基層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全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在全省率先作出加強重點領域消防安全決定,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為做好全市重點領域消防安全工作提供法治依據。在全省率先作出加強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工作決定,實現行政調解、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形成合力,助力推依法行政、社會治理取得明顯成效。作出加強檢察建議決定,匯聚人大監督與檢察監督融合發展合力,推動檢察建議剛性落實,凝聚社會治理的同心圓。
強監督促進公正,重審查維護統一。聽取和審議市中級人民法院關于全市法院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和市人民檢察院關于全市檢察機關檢察建議工作情況報告,審議意見以清單化方式交“兩院”辦理并督促落實。連續三年開展“兩官”履職監督工作,聽取16名法官檢察官的履職情況報告并進行滿意度測評,現場反饋評議結果,充分實現了從單一監督“事”到監督“人”與“事”相統一。組織70多名全國、省、市人大代表走進“兩院”,“兩院”80多名法官檢察官到基層傳遞司法為民聲音,進一步增強了“兩院”司法活動的透明度和公開性,增進了代表和基層群眾對“兩院”“兩官”司法行為的了解和理解,全面提升司法公信力。
市人大常委會備案審查規范性文件65件,其中,市政府8件,市人民檢察院3件,各縣(市、區)人大常委會54件,經聯審未發現問題。對涉及不平等對待企業的地方性法規及有關決議決定開展集中清理,高質高效完成14部地方性法規和28件規范性文件清理任務。集中開展省級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數據庫建設“回頭看”工作,全市新增入庫文件58件,退庫文件1件,系統內轉交780件次,備案審查系統運行效能進一步提升。
抓實施推動落實,夯基礎提升質效。市人大常委會堅持立行并重,把地方性法規貫徹實施與立法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來謀劃和推進,持之以恒做好地方立法“后半篇”文章,保障法規落地生根。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黃梅戲保護傳承條例等實施情況開展執法檢查,找出法規實施中存在問題,監督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法規全面貫徹落實。推動制定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條例和鄉村民宿促進條例配套文件,切實把法規制度轉化為治理效能。深入開展“江淮普法行”“憲法宣傳周”活動,大力弘揚憲法精神,推動營造全市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夯實依法治市基礎。
進一步推進安慶市地方立法研究院建設。出臺《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合作協議》,建立了專家庫,在庫人員72人。加強備案審查隊伍建設,新增備案審查人員12人。將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由11個“升級擴容”至13個,調整后聯系點兼顧不同地域、行業、領域、群體的立法需求,最大限度體現廣泛性、專業性、代表性。修改完善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規則,充分發揮基層立法聯系點在收集社情民意、提高立法工作質量等方面重要作用。(祝小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