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市人大常委會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依法履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關注民生改善,積極回應民生關切,努力推進民生問題解決,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開展民生問題監督,是推動相關工作落實的有力抓手。市人大常委會聚焦民生熱點,奔著問題去、追著問題查、盯著問題改,讓監督工作更有力量、更有效率、更有溫度。
在2023年開展鄉村兩級醫療服務能力調研基礎上,組織開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調研,形成6個方面13條意見,督促政府及有關部門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目前全市已建成14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11家縣級醫院成功創建三級醫院,127個鄉鎮衛生院、1290個村衛生室全部納入縣級醫院統一管理,縣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斷優化,使用效率不斷提升,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體系基本建立。
緊盯教育領域“急難愁盼”問題,以小切口推動大民生。連續3年開展特殊教育工作監督,督促政府及相關部門采取務實舉措,改善安慶特教學校辦學條件。將解決城區中小學生午餐午休問題列入監督計劃,推動有關部門積極應對校內午餐午休需求增長趨勢,以優質服務讓學生吃好、睡好,讓家長安心、放心。目前全市每天有近3萬名中小學生可以就近、方便午餐,較2023年增加近1萬人。開展新高考情況調研,助力新高考改革有序有效,全市高中辦學水平穩居全省第一方陣。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律法規實施情況調研,更好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促進未成年人全面發展。
聚焦黃梅戲文化研究和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市縣聯動開展《安慶市黃梅戲保護傳承條例》執法檢查,認真總結實踐經驗,依法提出工作意見,推動政府及有關部門增強法治觀念、履行法定職責、落實法律責任。2024年全市開展精品劇目演出119場,創新劇目小劇場演出1012場,“送戲進萬村”“戲曲名家走基層”等惠民演出2000多場,惠及城鄉群眾近6000萬人次,“白天看景,晚上看戲”成為安慶文旅特有品牌。
針對我市老年人口占比高、老年化程度逐年上升的現狀,開展《安徽省養老服務條例》執法檢查,聚焦制約養老服務發展的痛點堵點難點,梳理問題清單21項,提出17項改進意見,以法治力量守護“夕陽紅”。2024年,岳西創成國家級醫養結合示范縣,安慶市獲評全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優秀試點市。開展農村醫保工作調研,針對醫保基金收支平衡壓力較大、醫保和醫療領域管理服務存在短板、基層醫保服務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提出針對性意見。調研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情況,在明確用卡政策、優化用卡流程、深化社會保障卡應用方面獻策。
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方針,開展依法管理宗教事務調研,廣泛聽取意見建議,提出支持宗教團體發揮作用、強化教職人員社會保障、規范宗教活動場所建設等建議,維護宗教領域和諧穩定。在全省率先制定出臺安慶籍海外華僑代表人士列席市人代會辦法,開展涉僑法律法規實施情況調研,支持安慶海外僑團組織擴容增力,更大范圍匯集僑智僑力,吸引海外華僑參與家鄉建設,服務安慶發展。
作出民生保障方面的決定,是法治溫度最為直觀的體現。市人大常委會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政于民,著力規范和保障人民群眾牽腸掛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
安慶、黃岡、信陽、六安同屬大別山革命老區,區域內有1600余種中藥材。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是四市人民的共同期望。市人大常委會牽頭大別山“三省四市”人大作出《關于協同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決定》,推動四市多層次多維度跨區域工作協同,構建中醫藥產業共興、市場共建、標準共立、人才共引機制,為保障人民群眾健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聚焦大型商業綜合體、危化品企業、醫療養老機構等11個火災風險較高的領域,作出加強全市重點領域消防安全工作的決定,落實科技化、智能化消防管理要求,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金琪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