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報告
關于安慶市2014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5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發布時間:2015-01-21 10:21 | 訪問次數:
——2015年1月20日在安慶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安慶市財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現向大會報告安慶市2014年預算執行情況,提出2015年預算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列席會議的市政協委員和其他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4年預算執行情況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市人大的依法監督下,全市各級財政部門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引,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著力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強化財政預算管理,財政經濟保持了良好的運行態勢。
(一)2014年預算執行情況
1.公共財政預算收支
全市財政收入完成2307829萬元,為預算的104.5%,比上年增加337596萬元,增長17.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056537萬元,為預算的98.6%,比上年增加71964萬元,增長7.3%。全市公共財政支出完成2994688萬元,比上年增加197465萬元,增長7.1%。預計全市年終滾存結余16824萬元,其中結轉下年支出15807萬元,凈結余1017萬元。
市本級財政收入完成1001629萬元,為預算的110.7%,比上年增加186251萬元,增長22.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96692萬元,為預算的100.7%,比上年增加1307萬元,增長0.7%。市本級公共財政支出完成566192萬元,比上年增加29688萬元,增長5.5%。預計年終滾存結余9905萬元,其中結轉下年支出9605萬元,凈結余300萬元。
市經開區財政收入完成109059萬元,為預算的128.4%,比上年增加35280萬元,增長47.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42419萬元,為預算的97.2%,比上年增加4151萬元,增長10.8%。市經開區公共財政支出完成40930萬元,比上年增加769萬元,增長1.9%。
2.政府性基金收支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193393萬元,加上年結余收入144457萬元,省補助收入98959萬元,預算總收入1436809萬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287259萬元,上解支出749萬元,結轉下年支出148801萬元,預算總支出1436809萬元。
市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504245萬元,加上年結余收入119106萬元,省補助收入19246萬元,預算總收入642597萬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497667萬元,結轉下年支出144930萬元,預算總支出642597萬元。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
市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完成4672萬元,加上年結余收入1252萬元,預算總收入5924萬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完成372萬元,結轉下年支出5552萬元,預算總支出5924萬元。
4.社會保險基金收支
全市社保基金收入完成801951萬元,加上年結余收入83781萬元,預算總收入885732萬元。社保基金支出完成735385萬元,結轉下年支出150347萬元,預算總支出885732萬元。
(二)2014年財政主要工作情況
一是努力提升財政運行質量。全市財政收入運行呈現“規模擴大、增幅提高、結構優化、質量提升”的顯著特點,財政收入實現“三個突破”:全市財政收入突破20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突破100億元,市本級財政收入突破100億元。收入總量居全省第三,增幅居全省第一。全市非稅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為11.9%,比上年下降3.4個百分點,地方非稅收入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為24.3%,比上年下降5個百分點。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重點支出保障有力,教育、科技、文化、體育、社保、衛生、農林水、交通、住房等支出增支14億元,占全市支出增量的71.0%。
二是大力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積極落實四大政策,市財政安排3.5億元支持工業振興、自主創新、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市本級爭取省財政廳轉貸地方政府債券資金5.3億元,利用世行等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4372萬元,支持交通基礎設施和新型城鎮化試點建設。撥付資金7245萬元,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和循環經濟示范等項目建設。鐵路運輸、郵政業、電信業“營改增”順利上線。免收市區開發園區工業投資項目行政事業性收費。市縣財政安排小額貸款擔保基金2366萬元,撥付貸款貼息資金3796萬元,引導金融機構為勞動密集型小企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微利項目貸款1.7億元。大力推進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市融資擔保集團為310戶中小企業提供擔保再擔保11.7億元。積極推進投融資工作,首次編制市本級融資計劃,大力推進融資平臺公司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市本級各平臺申報融資項目37項,獲批額度282.3億元,放款132億元。
三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民生支出241.7億元,增長5.6%,占財政總支出的80.7 %。33項民生工程累計投入資金76.2億元,比上年增長13.8%,民生工程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市財政撥付資金7233萬元,保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資助高校、中職及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安排資金900萬元,用于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支持省“十三運”體育場館及周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撥付資金9138萬元用于體育器材、設備招標采購以及保障賽事順利進行。市區兩級財政安排資金300萬元,支持市區體育場館和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各級財政安排資金6914萬元,推進農村敬老院、社區居家養老機構等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全市撥付城鄉低保資金6.4億元,保障城鄉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撥付各級補助資金4.7億元,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撥付資金2031萬元,實施漁民上岸安居工程。籌措資金7414萬元,支持“老字號”群體生活補助政策落實。
四是突出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穩步推進美好鄉村建設,各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4.2億元,整合涉農資金9.6億元,引導社會資金7.7億元。強化農戶基礎信息管理,健全網絡管理平臺,通過“一卡通”發放29項涉農補貼21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受益420元。撥付資金1.3億元,解決農村居民和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大力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擴面提標,撥付農戶理賠資金1.2億元,著力化解農業生產風險。爭取中央資金585萬元,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創新試點工作。投入各類資金3.3億元,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1466個。在精準扶貧方面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和推進“單位包村、干部包戶”的扶貧路徑,財政精準扶貧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五是積極推進財政重點改革。完成城區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規范城區稅收征管秩序。深化財政預決算信息公開,全市801家一級預算單位全面公開2014年部門預算、“三公”經費預算以及2013年部門決算、“三公”經費決算信息。規范機構編制和人員經費管理,對部門“三公”經費支出實行預警機制,全市“三公”經費同比下降22.9%。完善市本級政府性資金銀行存款管理辦法,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我市經濟發展支持力度。加強財政專戶管理,對商業銀行存款實行協定利率,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積極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制定指導目錄,建立購買服務流程,實施政府購買服務項目27個。規范政府性債務管理,出臺市本級政府性債務計劃編制及審批管理、大建設項目資金撥付管理等制度辦法,實施融資平臺公司名錄管理。嚴格債務舉借審批,開展政府存量債務清理甄別,防范政府性債務風險。
六是不斷提高依法理財水平。加強預算編制管理,做實個人經費,保障運轉經費,嚴格控制項目經費,打足抗災避險等重大支出經費。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相關領域專家對單位部門預算申報項目進行公開評審,實行“開門辦預算”。狠抓預算執行管理,開展項目績效評價,清理年終結余指標。繼續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務卡改革,實現市、縣、鄉全覆蓋。試編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組織開展市直國有企業和國有股權調查,完成市直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注入城投公司工作。深入開展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嚴肅財經紀律和“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加強財政監督,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健全動態監控機制,規范財政支出行為。推廣實施會計準則制度,積極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試點,加強和改進會計管理。
2014年全市預算執行總體良好,各項財政工作取得新進展,這是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政協及代表、委員們加強監督、有力指導的結果,是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方面辛勤工作、共同努力的結果。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市財政運行和管理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財政增收基礎不夠穩固。財政收入結構不盡合理,地方財政收入增長不快。二是剛性支出需求增長較快。各項民生工程、重點項目資金保障要求高,財政支出壓力較大。三是公共財政體制尚不夠健全。財政管理水平仍有待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仍需進一步提升,等等。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研究并切實加以改進。
二、2015年財政預算安排
(一)2015年財政收支形勢
2015年,我市財政面臨的形勢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從國家政策層面看,財政、金融政策進一步穩健。2014年底以來,國家三次提高消費稅單位稅額,石化提供消費稅將大幅度增長。另外,根據《財政部關于完善政府預算體系有關問題的通知》(財預〔2014〕368號),從2015年起,地方教育費附加、水利基金、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等11項政府性基金預算轉列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從市級層面看,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支持和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推動下,全市上下形成了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的共識和態勢,一批重點項目已經投產和即將投產,新增稅源將有力支撐財政收入增長。但2015年國家將全面推行“營改增”以及繼續實行企業稅費減免政策,同時,安慶石化股份公司2015年原油加工量預計比2014年有所減少,這些因素也將對財政收入增長產生一定制約。
(二)2015年財政預算編制和財政工作總體要求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各項任務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新修訂的預算法實施第一年。根據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和省財政廳的指導意見,2015年財政工作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圍繞市委、市政府和上級財政部門重大決策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創新財政支持經濟發展方式,集中財力辦大事;繼續全面深化財政改革,完善財政體制機制;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嚴控“三公”經費支出,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依法行政和財政信息公開,提高依法理財和科學理財水平;強化財政監督,規范財經秩序,為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三)2015年財政收支安排
在全面分析我市經濟發展形勢的基礎上,收入預算按照實事求是、積極穩妥,支出預算按照突出重點、有保有壓的原則,對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擬統籌安排如下:
1.公共財政預算
全市預算草案:財政收入安排250.4億元,增長8.5%。
市本級預算草案:財政收入安排108.7億元,增長8.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安排21.3億元,增長8.5%。
市經開區預算草案:財政收入安排11.5億元,增長5.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安排4.2億元,增長2.6%。
市本級財力預計:地方財政收入21.3億元,加稅收返還收入3.6億元、省體制補助收入4.3億元、財力性轉移支付收入1.7 億元,提前通知轉移支付收入11.9億元,區級專項上解收入16.2億元,非稅調控收入調入0.5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調入4.1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0.6億元,減定額及遞增上解支出4.6億元,補助區級支出7.4億元,市本級總財力為52.2億元。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則,市本級預算支出安排52.2億元,其中省提前通知轉移支付專款專用11.9億元。
2.政府性基金預算
市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安排50.4億元,加上年結余收入14.5億元,預算總收入64.9億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安排50.3億元,調出資金4.1億元,結轉下年10.5億元,預算總支出64.9億元。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市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安排5635萬元,加上年結余收入5552萬元,預算總收入11187萬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安排145萬元,調出資金6000萬元,結轉下年5042萬元,預算總支出11187萬元。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全市社保基金收入預算安排91.9億元,加上年結余收入15億元,預算總收入106.9億元。社保基金支出預算安排86.7億元,結轉下年20.2億元,預算總支出106.9億元。
三、扎實做好2015年財政工作
為圓滿完成2015年各項目標任務,我們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正確把握新常態下財政工作的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在鞏固中提升,在創新中發展,切實發揮好財政作用,不斷開創財政事業發展新局面。
一是堅持改革創新。認真貫徹實施新修訂的預算法及相關政策,密切跟蹤財稅體制改革動向,把握改革方向。實施全口徑預算管理,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實現四大預算之間的統籌和有效銜接。繼續推行專家評審制度,擴大“開門辦預算”范圍。加大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力度,擴大政府購買服務實施范圍,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深入推進財政信息公開,努力提高財政透明度,著力打造陽光財政。進一步完善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制度,切實做好政府性債務納入預算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借得到、用得好、還得起”的政府性債務管理長效機制。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建設,開展市屬國有企業和國有股權產權登記,做好國有資本經營收益收繳工作。統籌推進重點改革,大力支持醫藥衛生體制、政法經費保障體制、教育體制、文化體制等各項改革,不斷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二是堅持改善民生。堅持“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壓減一般性支出,擠出更多財力解決民生問題。認真組織實施33項民生工程,鞏固完善協調推進機制,推行建后管養購買服務新模式,健全多層次績效監督體系。繼續全面落實免除城鄉義務教育學雜費和進城務工農民隨遷子女就學的各項政策,加大對城鎮薄弱學校和農村學校的扶持力度,推動城區教育資源整合,支持國家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區建設。加大投入與整合資金并舉,推動現代職業教育再上新臺階。推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努力擴大就業再就業。積極推動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建設,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體系構建。做好城鄉低保、城市“三無”人員、農村五保人員、重點優撫對象等特困群體生活保障工作,提高供養標準。推動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支持文化事業發展,積極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
三是堅持服務發展。認真落實支持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繼續清理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著力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創新扶持方式,加大財政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積極支持工業、農業、服務業的發展,鼓勵科技創新,全面推進“營改增”工作。進一步加強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切實發揮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增信功能,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切實做好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基礎工作,爭取債券發行額度。推進政府性融資平臺轉型,著力打造市場化公司,建立健全投融資及債務管理新體制。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探索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重點在市政供水、垃圾處理、保障房建設和路網建設等領域開展PPP模式探索和嘗試。大力推進列入財政部首批PPP示范的安慶市城市污水處理項目,創出品牌。
四是堅持城鄉一體。優化財政支農投入結構,健全財政支農政策體系。改革涉農資金支持方式,扶持龍頭企業發展,支持培育農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支持加快實施小型水利設施改造提升工程,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加快構建以財政資金為引導的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資金投入機制,推進美好鄉村和綠色低碳新型城鎮化建設。完善財政扶貧資金管理,實施精準扶貧。支持“三線三邊”綜合整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示范試點,積極穩妥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加快特色高效農業發展,鼓勵開展特色農產品保險。
五是堅持提升管理。加強預算執行管理,堅持先有預算、后有支出,細化支出經濟分類,硬化預算約束。完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制度,提高預算執行水平。加強“財政涉企項目管理系統”建設,完善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健全財政資金運行內控制度,構建財政大監督體系。認真貫徹《安徽省財政監督條例》,嚴格財政執法監督紀律,加大違規違紀查處力度。進一步完善財政執法責任制,促進依法理財。認真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嚴控“三公”經費支出,努力降低行政運行成本。自覺接受審計、監察和社會監督,積極推進財政權力規范運行,不斷改進財政工作,提升管理水平。
各位代表,完成2015年預算任務意義重大。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努力完成財政各項工作任務,為打造三個強市、建設美好安慶而努力奮斗!
相關鏈接:
1.2014年安慶市公共財政平衡關系
2.部門預決算及“三公”經費信息公開情況。根據省財政廳的統一部署,我市財政預決算信息公開工作穩步推進。2014年,除涉密單位外,全市共801家一級預算單位通過市政府信息公開網和單位門戶網站實現了部門預決算信息全面公開,公開率100%。全市各預算單位2014年4月份公開了2014年部門預算及“三公”經費預算,9月份公開了2013年部門決算及“三公”經費決算信息。
3.安慶石化稅收入庫情況。2014年安慶石化股份公司完成原油加工量748萬噸,比上年增加198萬噸,入庫稅收75.0億元,增收27.8億元,增長59.0%。主要原因:一是石化800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投產,產能擴大。二是800萬噸項目上馬設備購置抵扣完畢,增值稅恢復性增收。其中增值稅入庫10.5 億元,增收5.5億元,增長110.6%;消費稅入庫56.9億元,增收18.7億元,增長48.8%;其他小稅入庫7.5億元,增收3.6億元,增長110.6%。
4.承貸地方政府債券資金及還本情況。2014年全市承貸地方政府債券資金119450萬元,償還2011年承貸地方政府債券本金19600萬元。市本級承貸地方政府債券資金52820萬元,根據安徽省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融資實施意見、省政府加快交通運輸發展專題會議紀要以及市政府有關會議紀要精神,安排新型城鎮化試點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0000萬元、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資金47920萬元,償還2011年承貸地方政府債券本金4900萬元。
5.政府購買服務。政府購買服務是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會公眾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務事項,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備條件的社會力量承擔,并由政府根據服務數量和質量向其支付費用的一項經濟活動。2014年市財政印發了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目錄、流程規范和預算管理相關文件。實施目錄涵蓋公共教育服務等11項公益性服務、困難老人服務等9項福利性服務、城市流動人口服務等7項便民性服務,共計27個項目。2014年全市支付購買服務資金25795萬元,其中市本級7307萬元。
6.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簡稱PPP)是指政府和社會資本為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而建立的合作關系,以授予特許經營權為特征,在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領域推廣運用PPP模式,是拓寬城鎮化建設融資渠道,促進政府職能加快轉變,完善財政投入及管理方式的一項重大政策措施。我市擬以污水處理廠網一體化工程、外環北路工程為突破口,試行PPP模式。
7.“老字號”群體。為改善民生,省政府決定從2014年起,加快落實老村干、老民師、老放映員、老公路養護工、老農技員、老獸醫、老拖拉機手等“老字號”群體補助政策,全市財政部門按照“成熟一批、審核一批、公示一批、發放一批”的原則,與有關部門緊密合作,嚴格資金發放范圍和標準,規范資金撥付程序,落實逐人按月發放,確保資金及時發放到位。
8.其他方面情況。報告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只反映市本級情況,主要原因是各縣(市)、區尚未編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保基金預算只反映全市情況,主要是根據省、市有關意見,全市社保基金中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實行市級統籌,不再單獨反映市本級情況。
安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