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主頁 > 機關工作 > 調查研究 >
          調查研究

          關于我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發布時間:2013-11-13     閱讀次數:
          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
          為了加快推進我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根據市人大常委會今年的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將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于我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為做好審議工作,6月24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胡南亭帶領市人大調研組,對近年來市政府推進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先后聽取了市教育局以及迎江區、大觀區關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的匯報;組織召開座談會,座談討論如何加快推進我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地查看了市第十四中學、市高琦小學2所義務教育學校的辦學情況。現將調研的主要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幾年來,市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堅持把義務教育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采取了強化政府責任,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創新體制機制,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等諸多措施。如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到2015年完成1461所學校的標準化建設;學生免費就學目標基本實現;共建設留守兒童之家537所,較好地解決了近30多萬農村留守兒童的監管工作;加強隊伍建設,著力培養高水平的義務教育人才;堅持以人為本,搭建素質教育平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加強政府統籌,加大教育投入,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優化資源配置,強化學校管理,努力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和學校之間的教育差距等。通過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二、主要成效
          (一)加大工作力度,積極實施《安徽省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革試點實施方案》
          根據《安徽省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改革實施方案》,到2015年,全省80%的縣(市、區)義務教育學校應在師資水平、生源分布、教育質量等方面達到基本均衡,實現教育質量一體化,師資配備均衡化、基礎設施標準化的總體目標。按照階段目標,我市的岳西縣、迎江區、大觀區、宜秀區等“三區一縣”被確定為省第二批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的試點縣(區),目前已完成了對“三區一縣”的市級復評,“三區一縣”之外的縣(市、區)也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納入了工作議程,明確了實現的時間點。
          (二)教育財政投入逐步增長,學校標準化建設正在實施,教育基礎設施全面改善
          幾年來,教育經費投入在逐年增加。特別是中央和省級財政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實施了校舍安全、中職助學金、普通高中貧困生助學金等一系列民生工程,為中小學改善辦學條件、校舍維修、學生資助等方面都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2009年以來,全市累計投入資金18.98億元用于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不僅基本消除了D級危房,而且使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實現規范化、標準化大跨越。如大觀區投入建設資金2億多元于2009年啟動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到2011年底全面完成,并且新建、遷建、組建了一大批校舍,對全區所有的學校陳舊的校舍進行了維修加固和翻新。2009年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用于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升級改造標準化實驗室和計算機教室,添置多媒體教學設備,建立局域網和校園網絡,開通班班通、校校通。目前該區共有24所中小學標準化建設任務達標,達標率為85.6%,已通過了省廳、市教育局對該區的學校標準化建設驗收,也順利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市級復評。
          (三)加強教學管理,教育整體質量不斷提高
          一是規范辦學行為。市教育局統籌城區中小學招生工作,統一規定城區劃片招生范圍。市政府成立義務教育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實行“陽光招生”。從今年起,安慶城區所有義務教育學校一律停止招收擇校生,實行“零擇校”。二是加強教育督導評估考核和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各縣(市)區成立了以分管領導為主任,教育、發改、財政、監察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政府教育工作督導委員會,實現了義務教育學校督導全覆蓋。制定了義務教育質量監測與評價體系,全面監測、評價學校日常管理、教學教研、班級管理、學業成績、德育工作。制定督導評估方案,細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任務和目標。將督政與督學相結合,每年堅持專項督導教育經費投入情況,督導檢查中小學的規范辦學行為,良好的教育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力度,不斷提高師資整體素質
          以制度、機制創新為突破口,積極探索推動和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有效形式,并注重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提高。一是建立均衡配置教育人力資源制度。嚴格按照相關文件規定核定教職工編制,按照編制和課程標準足額配備學科專職教師或兼職教師。同時,根據中小學規定課程和教育教學任務的需要,適時調整教師編制,實行動態管理,并適當向農村學校傾斜,保證學校正常教學活動的開展。二是實行校長、教師交流機制。市教育局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明確規定義務教育學校的校長(副校長)、教師每年按不低于 10 %的比例進行交流。從2005年開始在全市大規模開展了“一托二”、“一托三”教育幫扶工程和“上掛下聯”的支教制度。目前,全市共對口支援“邊遠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160名教師。各縣(市)、區也分別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并形成剛性規定和長效機制。大觀區規定新招聘的教師必須在農村學校任教6年以上方可酌情調動,迎江區實行“校長同校任職兩屆即交流和教師同校任教滿6年可流動的交流制度。三是建立教師培訓提升機制。嚴格按省定標準安排落實教師培訓經費,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特別是通過采取對教師進行獎勵、選拔和療養式培訓以及建立“名教師工作室”等措施,大力培養年輕教師和骨干教師,逐步實現師資配備的協調均衡,目前,全市中小學中、高級職稱教師已達4500人左右。
          三、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雖然我市義務教育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義務教育的發展水平與教育強市、與廣大市民希望接受優質教育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各級政府教育經費整體投入水平仍然偏低
          一是“兩個比例”雖有所增長,但水平仍然較低。我市本級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比例和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的比例均有所提高,為5.17%,但因國民生產總值與省內發達地市相比,差距明顯,所以財政性教育經費總額不高。二是學校標準化建設尚有差距。近年來,市本級教育費附加主要用于基建項目,但在儀器、設備、圖書等方面投入較少,造成學校建設與標準化要求仍存在一些差距。大部分學校各種功能教室及設施配備不夠齊全,尚未完全達標。
          (二)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影響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盡管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快速增長勢頭,但區域差距仍然存在,導致區域之間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學校辦學條件、教師工資待遇差距較大,造成了區域之間教育教學水平參差不齊。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的區域差距,引發教育資源特別是人力資源配置中的區域結構失衡,校長、教師和學生在較大范圍內從欠發達地區爭相流往發達地區。
          (三)教育資源配置仍不能適應城區建設和教育事業發展的需求
          近年來,全市學校布局調整取得階段性成績,但學校擴容問題以及校點布局分布不合理狀況未得到根本轉變,區域之間、校際之間的發展不夠均衡。一是配套學校建設不到位。隨著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步伐明顯加快,新建小區逐步增多,城鎮人口急劇膨脹。但小區教育配套設施建設相關政策的落實未能及時跟進,存在的“該建不建”、“建設不達標”、“建而不交”等問題仍然沒有解決。此外,學校用地面積小的問題依然存在,發展空間十分有限,在城區改造和建設中無論增加或置換教育用地難度都較大。二是受教育資源配置不盡均衡的影響,出現班額過大和班額不足兩個“極端”。有些學校規模過大,班額數明顯超過教育部門相關規定,而有的初中和小學卻是規模過小,班額不足。
          (四)教師數量不均、師資結構不合理制約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目前,我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單純按學生段計算教師超編。由于山區、庫區等原因,全市在校生在100人以下的小學和教學點共有1058個。農村小學普遍存在著教師年齡偏大、缺少年輕教師的問題;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學科結構不盡合理,尤其是大部分學校,語文、數學等學科教師基本滿足需求,但英語、信息技術、音、美、體、健康等學科專職教師較為緊缺,寄宿制學校,更是缺少管理員、保育員等后勤服務人員;農村學校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亟待轉變與更新,教師業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五)學校辦學水平的差距導致義務教育高位均衡任重道遠
          目前,不同學校之間的辦學水平、教育質量存在較大差別,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并直接引發“擇校熱”。政府雖然明確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各類學校招生采取“就近入學原則”,但現實中擇校情況依然存在,一些家庭為了讓孩子進入更好的學校,不惜在好學校附近購房、租房、遷移戶籍等。
          四、對加快推進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建議
          義務教育是國家依法統一實施,所有適齡兒童必須接受的教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就是使區域內義務教育階段的各級學校在辦學經費投入、硬件設施配套、教師資源調配,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等方面大體處于一個比較均衡的狀態,與義務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礎性相適應,為人人享有公平、公正教育權利提供充足的保證。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首先是推進區域內的均衡發展,就是要減少差異,縮小差距,鞏固優勢,使優者更優。狠抓薄弱,使弱者變強。為進一步推進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建議做好以下各項工作:
          (一)要加大宣傳,提高對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以法律形式規定了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的性質,培養目標,明確了義務教育的經費投入和經費保障機制,將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作為方向性的要求確定下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義務教育的新要求,具有較強的時代性、針對性、規范性和前瞻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也明確指出,到2020年義務教育要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基本實現區域內均衡發展,確保適齡兒童少年接受良好教育。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教育事關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踐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迫切需要,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履行的政治責任。要把思想認識統一到“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任務”上來,形成共識,凝聚力量,大力推進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要強化政府責任,加大統籌力度,加快推進城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市政府及教育部門要研究制定全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任務、實施步驟和措施,有效縮短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和校際之間差距,積極改善農村和城鎮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一是建議市政府定期召開由財政、人社、發改、編辦、住建、規劃、教育等多部門參與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聯系會議,統籌協調各部門相關工作。二是要強化政府責任,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對各級政府考核的重要依據。采取有力措施,確保盡快落實安徽省基礎教育三項改革實施方案。三是加大對城鎮薄弱學校和農村學校的扶持力度,提高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努力縮小差距。四是進一步規范學校辦學行為,大幅提高重點高中向初中學校分配定向招生的名額比例,嚴格執行小學畢業生劃片免試就近升學以及小學、初中不得分快慢班、重點班等規定,逐步降低義務教育大班容量,著力化解擇校問題,促進生源均衡分布,調動各學校辦學積極性。
          (三)要科學布局,整合資源,優先規劃和建設義務教育學校。面對城鎮化快速發展進程要科學預測城市發展趨勢和人口分布情況,統籌推進學校建設與城市建設的整體規劃,強力推進2012年底啟動的中小學新一輪布點規劃的修編工作,切實落實國家和省有關規定,明確城區學校建設預留用地位置和界限,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將中小學建設列為重要公共服務設施,做到優先規劃、優先建設。同時,根據資源優化配置原則,推進城區義務教育資源整合,合理調整現有學校布局,做到規模適度、優化組合,擴大優質學校的輻射力和引領能力。
          (四)要優化結構,加大投入,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長效機制。依法落實教育經費“兩個提高”(即財政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有所提高、教育經費的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有所提高)和“三個增長”(即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在校學生生均教育經費逐步增長,公用經費逐步增長)的要求。進一步調整優化市區兩級教育稅費征收機制,落實土地出讓金10%用于教育事業的政策,確保教育經費專款專用。
          (五)要健全制度,完善措施,著力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教師隊伍建設是教育事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工作。要根據現實需求,進一步完善中小學教師補充的長效機制,適時做好中小學教師自然減員補充工作,有針對性地解決不同學校的教師短缺和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強化教師繼續教育和校長培訓工作,不斷提高現有教師的素質和結構。進一步爭取安徽省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的支持,著力改善學校教師結構不合理問題。積極推行校長任期制和輪崗交流制度,加大優質學校校長和中層管理人員到薄弱學校交流任職的力度,加大對本行政區域內教師資源的調配力度,推動校長和教師在城鄉之間、學校之間合理流動,提高師資均衡配置水平和教育教學管理水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顺县| 瓦房店市| 佛学| 黑龙江省| 蓬溪县| 湘阴县| 任丘市| 喀什市| 西乌珠穆沁旗| 淳化县| 开封县| 四川省| 汝阳县| 汉川市| 普安县| 淳化县| 安泽县| 阿巴嘎旗| 新野县| 微山县| 玉环县| 塔河县| 麻阳| 育儿| 清新县| 汉寿县| 利辛县| 太谷县| 南充市| 固始县| 互助| 东安县| 上虞市| 泸水县| 遂川县| 呈贡县| 界首市| 湖南省| 卓尼县| 常熟市| 周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