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主頁 > 機關工作 > 調查研究 >
          調查研究

          關于我市糧食儲備與流通工作的調研報告

          發布時間:2014-11-19     閱讀次數:

           

          市人大常委會農業與農村工作委員會
          2014年7月16日
           
          主任會議:
          根據年初工作安排,6月18日至19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玉萍率市人大農工委部分同志,在市糧食局、市財政局和農業發展銀行安慶分行負責同志陪同下,對我市糧食儲備與流通工作進行調研。調研組一行實地考察了懷寧縣糧食儲備庫、太湖縣糧食儲備庫、太湖縣劉羊糧食收購站、安慶市糧食儲備庫和安慶市糧食物流園,聽取了兩縣政府和市糧食局的工作匯報,召開了座談會。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    基本情況
          1、糧食生產與加工情況:2013年全市糧食總產247.61萬噸,實現八連增。全市從生產者購進糧食128.49萬噸,同比增長29%,創歷史新高,其中國有糧食企業累計收購34.65萬噸,糧油收購市場呈現量價齊升的良好發展態勢,有效保護種糧農民利益。全市糧食總銷售145.03萬噸。全市糧油工業總產值132億元,利稅4.9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9%和16.4%。糧油訂單面積達372.25萬畝,訂單收購量達78.38萬噸。農村服務社和城市連鎖店同比分別增加33個和40個,銷售額增加4849萬元。懷寧縣為農業大縣,耕地面積48萬畝,年糧油總產40.5萬噸、年糧油商品量達20萬噸,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現有省級以上糧食產業化大米加工企業3 個、油脂加工企業2個。稼仙米業集團注冊的“稼仙”商標于去年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太湖縣是全省產糧大縣,常年糧食播種面積57萬畝,總產21萬噸,年糧食商品流通量達10萬噸以上。目前具備糧食收購資格的經營戶32家,固定糧油收儲網點43個,總倉容12.5萬噸。至今年5月底全縣糧食庫存5.8萬噸。最低收購價糧庫存4.16萬噸,社會商品糧庫存0.44萬噸。庫存數量創近十年來歷史最高值。
          2、糧食儲備情況:我市認真貫徹國務院和省政府規定要求,財政、糧食、農發行通力協作,在全省率先落實市、縣兩級糧食儲備規模,其中市本級儲備糧3萬噸(稻谷2.6萬噸、大米2600噸)、菜籽油儲備1200噸,縣級儲備糧4.3萬噸。另外,代儲省級儲備糧6萬噸、儲備油3500噸。懷寧縣高度重視糧食儲備工作,一是對全縣八個糧食購銷企業劃撥倉儲用地一次性變為出讓倉儲用地,批準建設安徽懷寧省級糧食儲備庫,先后建成2.5萬噸高大平房倉;二是2013年縣政府批準以省級儲備庫為龍頭,在產糧大鎮和高速公路出口處保留十個糧站作為省級儲備庫下轄分站,總倉容7萬噸。按照“十二五”糧食規劃,擬在洪鋪鎮、小市鎮、臘樹鎮所在地分站基礎上擴建高大平房倉4.5萬噸,使倉儲能力達到11.5萬噸,確保糧食安全。太湖縣在承擔省級儲備任務0.8萬噸的同時,于2004年采取貸款利息由縣財政支付,保管費用由省財政全額補貼的辦法,建立了縣級儲備0.4萬噸,使儲備能力達到1.2萬噸,兩級儲備糧均達到了數量真實、質量完好、儲存安全的標準。糧食收儲工作多次獲上級表彰。
          3、糧食流通情況:2007年,懷寧縣成立了糧食監督檢查股,配備專職工作人員開展糧食流通監管工作,僅2013年全縣共開展糧食流通監督檢查33次,出動人員達111人次;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工作獲省、市表彰。該縣在推進“放心糧油”工程建設中,始終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品牌為基礎,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原則,進行市場化運作,構建放心糧油經營網絡。2010年,稼仙金佳糧米業再次被認定為第一批放心糧油示范企業;2013年,七里河米業、潤香油脂、金鑫油脂3個企業被認定為第四批放心糧油示范企業,佳禾米業公司為省級糧食行業協會放心糧油示范企業。目前,懷寧縣獲得全國放心糧油示范企業個數位居全市首位。在糧食流通工作中,太湖縣為保證儲備調控能力,狠抓糧食收購,穩定糧源,以優質優價敞開收購引導農民發展糧食生產,以積極開展國家政策最低收購價收購促進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糧食收儲工作多次獲上級表彰。始終把糧食質量安全、“放心糧油”工程建設擺在首位來抓,該縣嚴格執行糧油購銷臺帳制度、原糧質量檢驗衛生管理制度、不合格糧油商品退市制度、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完善軍供配送與經營網點建設,將掛牌糧油應急供應網點納入“放心糧油”工程體系,進一步探討從原糧到成品糧、從生食制品向熟食制品、從“放心糧油”向“主食廚房”延伸轉型、督促落實糧油經營者的質量安全責任,強化管理,不斷推動糧油產業化發展。
          4、安慶現代糧食物流園區已初步建成。安慶現代糧食物流園目前已完成投資10817萬元,已建成6萬噸高大平房倉和2萬噸儲油罐。正在建設的有園區道路、消防和地下管網工程。鐵路專用線正在協調鐵路部門修復開通。即將開工建設4萬噸淺圓倉,概算投資2800萬元。園區建設已列入國家和省重點支持項目。
          二、存在的困難
          1、糧食儲備危倉老庫問題嚴重。我市各地的危倉老庫約60萬噸,大部分都修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分布在偏遠地區,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民營企業倉容為20萬噸,大部分是簡易倉容,無法滿足安全存儲需要。由于有效倉容不足,給糧食收購帶來困難,極有可能出現老百姓“賣糧難”,也會給糧食安全生產帶來隱患。
          2、糧食儲備執法隊伍不足,流通執法主體缺位。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缺乏專業的行政執法和監督檢查隊伍,且工作設備、工作經費等均存在嚴重不足。糧食流通領域的執法監督主體不明確,協調機制不夠健全,監督效果不佳。
          3、國有糧食企業困難多、包袱重。目前我市糧食企業改制還未完成,企業普遍存在債務多、貸款難的問題,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步履維艱;國有糧食網點布局不合理、分布廣而零散、規模??;倉庫設施陳舊落后、年久失修,新建倉庫籌資困難,這些已嚴重制約了現代儲糧技術的應用和糧食現代物流業的發展。
          4、我市糧食儲備規模過小。按照 “產區3個月消費量、銷區6個月消費量”,我市市本級糧食儲備規模要達到67500噸,市級油脂儲備規模要達到13500噸,目前市本級儲備糧只有3萬噸(稻谷2.6萬噸、大米2600噸)、菜籽油儲備只有1200噸,規模過小,不能保證市本級應急時的糧食需求。
          三、    建議
          “抓緊構建新形勢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治國理政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各級政府必須高度重視糧食工作。
          1、加強糧食倉儲基礎設施建設。糧食倉儲基礎設施建設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首要載體,做好流通保障是維護糧食市場秩序的重要抓手,兩者都具有公益屬性。各級政府在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相關項目資金的同時,各級財政要加大投入,地方政府要給予配套支持,并落實產糧大縣專項資金用于改善糧食儲備、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使全市60%的危倉老庫得到修繕,力所能及再新建一批高標準倉庫,促進我市糧食儲備和流通步入健康發展軌道。同時,建議政府要加大對市糧食物流園區建設的支持力度,特別是要加快園區道路和管網建設,使其盡快在北糧南運中發揮作用。
          2、適時適當提高糧食儲備規模。為確保市區糧食安全,保證在應急情況下有足夠的糧油儲備保障,建議按照分期實施,逐步到位的思路,適當增加全市糧食儲備規模,每年市級糧食儲備規模再增加5000噸,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使我市糧食儲備達到標準。另外,各級政府和行業部門對糧食儲備成本進行廣泛調研測算,對收儲糧和轉換糧形成的差價,建議誰儲備誰承擔,努力為收儲企業減輕負擔。
          3、要盤活國有糧食企業資產。建議政府對全市國有糧食企業資產進行一次全面的調查評估,對糧食儲備倉庫和流通網點布局進行科學規劃。從關心民生,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高度,注重政策連續性,科學有序推進國有糧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創新企業體制機制,使眾多的糧食購銷企業邊緣資產變為核心資產,促進糧食企業輕裝前行,再創輝煌。
          4、加強糧食執法裝備、隊伍建設。為全面履行國務院《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賦予糧食部門的職權,建議逐步充實各級糧食執法隊伍,配備必要的執法裝備和檢測設備,并將執法保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提升行政執法水平。對糧食流通市場的執法檢查,要明確主體,建立健全聯席制度,協調好工商、質檢、食品衛生監督等相關部門,使其形成合力,確保流通秩序。
          5、履行職責,加強管理和教育。針對糧食的公益屬性和糧農在市場中的弱勢地位,一是糧食管理部門要堅決貫徹抓收購、保供給、穩糧價的原則,切實增強首要意識和守責意識,肩負起保障糧食安全的職責和使命。二是各級政府要認真履行行政首長負責制,把保障糧食安全的壓力層層傳遞,在糧食生產、儲備和流通中發揮好管理和調控作用。三是廣泛深入開展愛糧節糧宣傳教育活動。會同相關部門組織開展愛糧節糧進學校、進軍營、進家庭和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及愛糧先進單位和示范家庭創建活動,帶動全社會和全體國民身體力行節糧愛糧、永保“糧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奉节县| 上蔡县| 法库县| 合水县| 桃园县| 邵武市| 类乌齐县| 修武县| 调兵山市| 凯里市| 务川| 大洼县| 吉水县| 都江堰市| 岐山县| 鲁甸县| 泾阳县| 南江县| 得荣县| 新邵县| 通山县| 黑河市| 原平市| 山西省| 曲周县| 湾仔区| 丹棱县| 南安市| 武乡县| 申扎县| 全椒县| 库车县| 华容县| 通道| 清丰县| 桃园县| 来安县| 隆安县| 焉耆| 新绛县| 临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