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主頁 > 機關工作 > 調查研究 >
          調查研究

          關于我市“百萬畝森林增長提質工程”開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發布時間:2013-11-13     閱讀次數:
          市人大常委會農業與農村工委
          近日,市人大常委會農工委在市人大副主任李玉萍的帶領下,前往桐城市、岳西縣調研“百萬畝森林增長提質工程”開展情況。調研組一行實地察看了桐城市興農油茶種植合作社、永椿林木種植合作社和岳西縣縣城重點綠化工程、青天鄉油橄欖示范區、鷂落坪自然保護區,聽取了當地政府的相關工作報告,與基層市人大代表、林業技術人員、林農進行了座談。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一起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布局。為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推進生態強省建設的意見》,市政府也出臺了《關于實施百萬畝森林增長提質工程的意見》。自2012年11月全市百萬畝森林提質增長工程動員大會召開后,桐城市、岳西縣兩地上下大力推進森林增長和森林質量提升。
          1、領導重視,周密謀劃。桐城市、岳西縣均成立了由市(縣)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出臺了相關的實施意見。桐城市按照“主攻丘陵荒崗、鞏固山區山地、提升沿湖圩畈”的思路,組織技術骨干實地調查,科學規劃。近五年,該市已累計完成新造林14萬畝,開展森林撫育10萬畝。大力開展創模創森等多種綠化創建活動,城鎮綠化投入超過15億元,新增綠地面積226萬平方米。該市已初步形成城在林中、林水相依、森林擁抱城市的綠化特色。岳西縣積極開展“三大創建”。一是開展森林縣城創建活動。進一步改造、提升縣城原有行道樹、綠化帶質量和品味;縣城新建道路一律先行高規格設計,再高標準實施綠化、美化。主城區近三年投入綠化資金8000多萬元,綠化面積和投入均超過了建城以來綠化總和。二是開展森林城鎮創建活動。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生態優先,整體協調”的原則,在保護好現有森林資源和植被的前提下,認真實施林業營造林工程項目,積極開展義務植樹,將極少數小片零星荒地、河堤灘頭、房前屋后、庭院及公共地段等適地適樹補植樹木、花草,充分利用各類土地資源和綠化空間,見縫插綠,提高城鎮綠化覆蓋率,今年完成了2個省級森林城鎮創建任務。三是開展森林村莊創建活動。以創建生態文明示范縣、美好鄉村示范縣為平臺,為村莊整治點為重點,大力營造四林四園(護路護堤林、庭院林、水口林、游憩林和小果園、小竹園、小桑園、小藥園),已完成9個省級森林村莊創建任務。到2016年,將創建省級森林村莊30個。岳西縣成立了以縣干為組長的督查組,實行分片負責制,按年度完成情況實行以獎代補;未完成年度任務且位居倒三位的鄉鎮,予以誡勉談話。同時,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加強對“百萬畝森林增長工程”的監督。
          2、機制創新,多方投入。桐城市結合森林增長工程,大力培育林業專業合作社,出臺了《關于加快林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把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社提升到一個全市總體經濟發展的戰略層面。確立了扶持政策措施:在項目申報上予以優先安排,在貸款貼息上給予財政扶持,在技術培訓上予以保障。培育了一批有組織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較大規模、有明顯效益的“四有”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合作社造林和林下經濟已成為該市林業產業的新亮點,2012全省林業產業現場會,該市榮獲唯一的發展農民林業合作社的特別獎,在今年的全省林業局長會議上,該市的林下經濟作為全省典型在會上作了交流發言。目前,該市已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社21個,其中成員達200人以上的規模合作社有10個,主要經營花卉苗木、油茶、茶葉等。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人數達5641人,入社農戶年純收入增加1700余元。其中,永椿林木種植合作社、樂健種植合作社、新香林木種植合作社和興農油茶種植合作社成為第一批省級林業專業合作社示范社。永椿林木合作社一是周邊部分群眾以地入社,并通過季節工勞動,有效解決了中老年富余勞動力就業問題。二是帶動周邊農戶發展綠化苗木,以苗木入社,并提供銷售市場,增加了林農收入。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和大戶通過租賃山場、山場地租入股、組建合作社等形式,推進規模化集約化造林。該市造林5000畝以上的基地超過12個,油茶基地2000畝以上的達6個,該市苗木花卉大市場建設已正式拉開序幕,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在該市注冊成立桐城市臺聯農業投資有限公司,已取得大市場的土地使用權,即將開工建設。大市場總投資6億元,分兩期建設,三年完成。該市制定了扶持林業產業發展的多項優惠政策,列出專項資金投入造林綠化與林業建設,該市財政每年拿出森林增長工程建設配套資金500萬元,對現代農業油茶發展配套資金120萬元,切實加大了對造林綠化工作的扶持力度。僅2012年該市就投入以獎代補資金1.9億元,在林業貸款貼息、稅費減免上向龍頭企業傾斜。該市新建了森林資源評估事務所與林權交易中心,引導林農和企業對接,成功流轉林地6.5萬畝,為該市產業發展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岳西縣建立政府投入為主導、社會力量為主體、全民廣泛參與的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投入機制。積極整合農業綜合開發、水利、扶貧等項目資金進行造林綠化,今年總投入達8000萬元。對新造毛竹林的每畝按700元標準補助,油茶林按每畝600元補助,進行森林質量提升的每畝補助200300元,造林撫育補助標準比省補助標準每畝高100400元。按照“誰造誰有、合造共有”、“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鼓勵林業加工企業和種植大戶,特別是龍頭企業投資造林綠化,以及農民以地入股與企業、大戶合作造林。同時,將村莊綠化納入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范疇,積極引導農民投工投勞開展造林綠化。
          3、科技引領,優質高效。桐城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切實做到嚴把整地、苗木、培訓、栽植、驗收“五關”。該市整地完成率達100%,整地合格率達100%。岳西縣2012年出臺了《關于深化林業改革促進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意見》,大力倡導、引導社會各界發展“林茶桑、林藥、林養、林菜、林菌”五種林下經濟模式。今年天賦生物科技公司已在黃尾鎮發展林藥基地3000畝,乘風制藥公司在五河鎮種植斷血流草藥材基地505畝,古坊、和平、青天、來榜、菖蒲等鄉鎮,林下栽植結香2570畝。此外,林農自行發展的“林菜、林養”等模式的點、量進一步增多,今年林下經濟新發展3萬畝,總量達到7萬畝。該縣還成立了“百萬畝森林增長提質工程”辦公室,抽調專人辦公,負責工程規劃設計、技術指導、檢查驗收、宣傳報道及信息報送等工作;同時從全縣林業系統選派160名林業技術骨干進駐鄉鎮、村及造林山場,實行跟班作業,現場指導,確保造一片、活一片、成一片。
          二、存在問題
          1、重造輕管現象仍然存在。不少地方撫育不到位,培土、除草工作沒有跟上,對造林成活率有一定影響。
          2、林業投入仍然不足。造林、森林提質投入大、見效慢、周期長,上級支持投資額偏小。我市現有國家和省級公益林國家和省分別給予每畝10元的補助,岳西縣青天鄉現有人口1.1萬畝,山場14.7萬畝,人均13.36畝。國家和省級補助不能保持正常的護林需要,也影響村農的收入。地方財政支持能力也有限,勢必影響林業工程的進度、質量及成果鞏固。
          3、林業融資渠道不暢,抵押貸款門檻高,成本大,程序相對復雜,急待簡化手續和降低門坎。
          三、意見和建議
          1、認識到位,依法推進。全市百萬畝森林提質工程,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落實省政府“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建設宜居宜游城市和美好鄉村,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重點抓手。各級政府要依法推進,實現工程建設的規范、有序、健康發展。要加強組織領導和輿論宣傳,科學編制規劃,嚴格目標考核,加強科技支撐和隊伍建設,加強林業基礎設施建設,為實現目標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2、拓寬渠道,多方投入。建立政府公共財政為主,金融信貸支持,民間資本參與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機制。一是積極編制和申報項目,爭取國家、省級支持;二是呼吁金融部門對林業信貸降低門坎,簡化程序,延長貸款期限;三是大力提倡和鼓勵組建林業合作社,支持和鼓勵林農以林地入股或流轉,實現林業基地規?;?、林業生產產業化、林業經營市場化、村農利益最大化,把生態建設、林地流轉和保護林農利益有機結合起來。
          3、長短結合,建管并重。林業建設有投資大、見效慢、周期長的特點,要把生態林、公益林與經濟林建設相結合,林農的眼前利益與國家的長遠利益相結合,實現資源增加、生態改善、產業發展、林農增收。要不斷加強新造林后期撫育管護,確保新造林質量和歷年造林成果的鞏固、提高,確保工程發揮持續性效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海市| 石柱| 兴和县| 太和县| 炉霍县| 乐清市| 农安县| 南漳县| 阿坝县| 博客| 弋阳县| 富顺县| 浑源县| 广丰县| 万安县| 安塞县| 文化| 大厂| 谢通门县| 巴林左旗| 肇源县| 磴口县| 阿图什市| 简阳市| 咸宁市| 浙江省| 台湾省| 麻江县| 金坛市| 黎平县| 常山县| 祥云县| 宁海县| 祁阳县| 司法| 二连浩特市| 科技| 松原市| 太康县| 南澳县| 绥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