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 宜秀區白澤湖鄉境內連續遭遇強降雨惡劣天氣,各村(社區)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災情,面對肆虐的洪魔,各級人大代表立即行動起來,奮勇抗洪救災,涌現出一批感人的先進事跡,而區人大代表、大楓社區黨總支副書記殷明云就是其中的一位。
“我這點小傷不算什么”
6月14日中午,殷明云利用午休時間騎車前往社區高塘組群眾家宣傳土地確權工作,因日夜高強度工作,她在回村的泥濘小路上不幸撞到了綠化帶,導致右肩胛骨骨折。本該在家中養傷的她硬是不聽家人和同事的勸阻,綁著繃帶堅守在工作的崗位。
6月30日起,受大范圍強降雨襲擊,鄉、社區兩級考慮到殷明云的傷勢,準備把她安排在后勤保障這一相對比較輕松的崗位,可她卻不樂意了,“我是土身土長的大楓人,也是一名區人大代表,這時候我要是退縮了怎么對得起社區的百姓,我這點小傷不算什么。”說著便自行取下了綁著的繃帶,披上雨衣拿上手電筒就趕往愛國圩巡堤查險。
“殷姐是我們的榜樣,看著她我們不能退縮”
愛國圩是大楓社區最大的圩口,圩堤總長 3800米,圩口以養魚、灌溉為主,是周邊3個村民組 107 戶 391人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水”。受強降雨影響,圩口水位持續上漲,直逼歷史最高值,部分甚至出現管涌現象。保圩迫在眉睫,情況十分危急。
憑著自己在愛國圩堤畔土身土長的生活經驗,殷明云便向社區“要來了”這片別人都不愿接手的“燙手山芋”。“當時在分片包干的時候,我們私心里想著千萬不能分到愛國圩,那邊情況太復雜了,可是殷姐卻主動請纓,要負責整個愛國圩,我們都驚呆了,殷姐是我們的榜樣,看著她我們不能退縮……”社區干部王宇同筆者說道。
每天,殷明云都不斷穿梭在愛國圩的堤壩上,深情看護著這方熱土。“開快點,我的右肩沒事。”她總是強忍著痛苦信心滿滿地對面包車司機說道,生怕耽擱了行程。
“保圩第一,其他事情先放一邊”
愛國圩涉及多個居民組,牽涉很多人的切身利益。近些年,部分居民通過承包魚塘獲得了不菲的收入,加上之前在土地承包等工作上引起的一些矛盾和誤會,很多群眾保圩意識不是很強烈,未能形成統一思想。加上年輕人在家本來就少,大都缺乏護圩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大都是50歲以上居民投入保圩,群眾載聲怨道,形勢不容樂觀。
殷明云非常清楚這些情況,她通過不斷的走門入戶,詳細宣傳轉移告知書,認真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她以居民組長為切入點,通過動員隊長來帶動周邊群眾,講透形勢,分清利弊,用真誠之心感動沿圩居民。
“保圩第一,其他事情先放一邊。”7月6日深夜10點半,殷明云在一隊長家作動員時鏗鏘有力地說道。一場協商會在大家三言兩語中召開,此時更是集聚了區、鄉有關領導,鄉派出所民警,社區兩委干部,居民組組長,部分群眾代表。當時,外面下著大雨,圩口持續告急,但部分居民看到其他生產隊一個人都未參與保圩后,反響強烈,不愿意深夜保圩。殷明云特別著急,想著要是一旦放棄,加上一夜雨情,后果不堪設想。她嗓子有些沙啞,眼角甚至都泛著淚光。顧不上別人的冷言冷語,她還是堅持從隊長勸起,一個一個地做思想工作。憑借著她平常里務實的工作作風和親民情懷,群眾被感染了,最后紛紛揚起鐵鍬,顧不上外面生產隊一人未來的境況,將以往誤會拋在一旁,深夜冒雨投入了這場護圩戰斗中。將近1點鐘,終于完成了護圩行動。那一刻,殷明云心里感慨萬千,她長嘆了一口氣,仿佛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我還有事,不能回家賀壽”
“今天是咱爸80大壽,也不指望吃你親手做飯菜了,你就回來一下陪他老人過壽總行吧?”“現在雨這么大,圩堤隨時可能不保,我還有事,不能回家賀壽……”這是殷明云與丈夫之間的一段對話,原來,7月2日是殷明云公公80歲生日,一家人早就商量著要好好陪老爺子熱鬧熱鬧,殷明云更是答應會親手為公公做一桌他愛吃的飯菜,可天不愿,愛國圩需要她,沿圩的居民需要她。
巾幗不讓須眉,風采在危難中彰顯。這便是殷明云的真實寫照,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名黨員的擔當、一名人大代表的責任、一名基層干部的情懷。(宜秀區白澤湖鄉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