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會內務司法工委
2013年11月19日
為進一步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刑事訴訟法)在我市貫徹執行,促進司法機關準確懲罰犯罪,維護社會秩序,根據市人大常委會今年工作安排,10月22日、23日和11月12日,市人大常委會檀宜宏副主任帶隊,由市人大常委會部分組成人員、人大代表和內務司法工委的同志組成調研組,對全市貫徹執行刑事訴訟法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一行深入到宿松縣檢察院、宿松縣看守所、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技偵支隊、經偵支隊、大觀區法院和宜秀區公安局,實地查看了各單位的辦案工作區和設施設備建設情況,查閱了部分案件卷宗,旁聽了大觀區法院刑事案件庭審情況,召開了四個匯報座談會,分別聽取了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市公安局、宿松縣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大觀區法院和宜秀區公安局的工作匯報。結合主任會議審議意見,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年來,我市各級司法機關加強對刑事訴訟法的學習、宣傳,轉變執法理念,主動適應刑事訴訟法的要求,多措并舉,為刑事訴訟法在我市全面正確地貫徹執行做了大量準備工作。
(一)領導重視,學習培訓工作有成效。刑事訴訟法自2012年3月14公布以來,我市司法機關普遍成立了學習培訓領導機構,主要領導親自抓,加強對刑事訴訟法學習培訓。各單位都把刑事訴訟法的學習做為今年干部培訓學習的主要內容,統籌安排,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考核,并專列經費用于購買教材和培訓工作。學習培訓工作形式多樣,方法新穎,既有參加上級單位組織的專項學習和競賽,也有參加同級司法機關間的綜合知識檢閱比武。學習培訓效果顯著。市級司法機關還針對法律適用中出現的新情況加強對基層單位的指導和調研,積極探索,統一認識,為正確適用法律積累了有益經驗。。
(二)設施設備配置有序跟進,信息化建設日臻完善。全市司法機關為適應刑事訴訟法的辦案要求,積極籌措資金,加大對辦案工作區的改造,規范設置了訊(詢)問室、辯護人會見室等,實現了辦案區與辦公區的隔離,大部分辦案工作區達到了標準化要求。建立了指紋比對系統、信息采集系統、監控系統、DNA實驗室,更新了偵查設備,強化了偵查手段。應用電子信息化設備,為法院積極探索和建設遠程提訊、遠程開庭等現代辦案模式創造了條件。檢察院的司法鑒定中心實驗室則為案件證據認定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
(三)建章立制,協作辦案力度加大。為使刑事訴訟法在我市得到正確地貫徹執行,全市司法機關都對規章制度進行了補充完善,明確了各單位、庭室、支隊職責,重新設置了辦案工作程序,明析了工作流程,規范了辦案人員行為。相關單位之間也建立了協作工作機制,實現了無縫對接,協作辦案流轉順暢。尤其是今年公、檢、法三家干部交流,給工作上的協作增添了活力。
(四)辦案工作規范,人權保護意識增強。全市司法機關在辦案過程中通過強化程序公正,保障實體公正。一是規范案件文書制作格式和文本,提高干警文書制作能力。二是明確責任人告知犯罪嫌疑人訴訟權利義務,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權力。三是通過硬軟件建設,給辯護人提供了更好的工作條件,保障了辯護人的正當權益。四是在訊問、庭審中實行了同步錄音錄像制度,保證了證據的合法性。五是在審理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案件中,都正確適用了特別程序,較好地保護了其身心健康。
二、存在的問題
刑事訴訟法今年1月1日才正式實施,全市司法機關在努力保障法律正確實施的過程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刑事訴訟法宣傳還不夠全面。雖全市司法機關在刑事訴訟法學習培訓過程中取得了許多優異的成績,但其參與的主體主要是一線執法同志,全體司法機關的同志受學習、培訓的程度不同,掌握熟練程度也有差異。律師對刑事訴訟法的掌握主要是自學,沒有經過統一的培訓。社會大眾的宣傳教育工作尚需加大力度。
(二)執法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執法理念有待進一步轉變。從調研情況看,全市司法機關面臨的“案多人少”的問題更加突出,熟練掌握現代化信息裝備人才偏少,部分干警對傳統執法模式仍有依賴,執法理念有待進一步轉變,對創造和探索新的辦案方式方法熱情不高。
(三)裝備建設仍然滯后,經費保障有待跟進。目前我市公安技偵裝備還處于中等水平,DNA數據庫和國家實驗室建設還須加大投入。同步錄音錄像設備沒有全面配套,遠程提訊等現代電子信息化建設還須全面推進。精神病人強制醫療費用和證人出庭作證補助費等尚未列入同級財政預算。
三、幾點建議
刑事訴訟法加強了對公權力的程序約束,實現刑事程序法律化,強化了對人權的保護,對于社會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具有重要意義。全市司法機關要主動適應刑事訴訟法的要求,加強隊伍建設、注重辦案設施、裝備配套更新,以促進刑事訴訟法在我市得到全面正確地貫徹執行。
(一)深化認識,切實轉變執法理念。尊重和保障人權是刑事訴訟法的一條主線。刑事訴訟法的頒布是我國民主法制建設取得重大進步的又一標志。要深刻領會刑事訴訟法的立法本質和內涵。注重人權保障,強化證據意識、程序意識、時效意識和監督意識,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和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意識,轉變執法理念,堅持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并重,規范執法行為,切實做到打擊犯罪與預防犯罪相結合,刑事懲罰與保障人權相結合,以促進刑事訴訟法在我市的貫徹執行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
(二)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對刑事訴訟法的知曉度。要將刑事訴訟法的宣傳教育工作列入我市“六·五”普法規劃,要以“法律六進”為載體,不斷創新宣傳教育方式,通過組織庭審觀摩、以案說法、巡回法庭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宣傳刑事訴訟法的內容,以增加全社會對刑事訴訟法的感官認識和理性認識。司法機關可在宣傳櫥窗、辦案場所利用張貼宣傳漫畫等形式,掀起宣傳教育的高潮。
(三)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其司法能力。要加強司法隊伍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律業務培訓,提高執法人員法律文書工作水平和現場把控能力。要加強司法隊伍對現代化信息裝備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其運用能力。要通過招錄等方式,配足配強司法干警,切實解決“案多人少”的矛盾,提高司法隊伍整體工作水平。
(四)加大保障力度,促進裝備建設和保障水平提高。裝備建設是全面正確實施刑事訴訟法的物質條件,是保障人權、促進司法公正的必要手段。市政府要視情調整財政預算,增加對全市司法機關裝備專項建設的投入,以保障我市技偵裝備的更新升級和法院科技庭建設的需要。要對法院執行的精神病人強制醫療和證人出庭等情況進行調研。科學編制預算,增強財政保障力度,確保我市司法機關各項工作順利持續開展。